红4军转战赣南、闽西地区,创建了赣南闽西苏区;红5军在湘鄂赣边界地区创建了湘鄂赣苏区。在此基础上,1930年6月,以红4军为骨干组成红1军团;以红5军为骨干组成红3军团。8月,红1、红3军团合编为红一方面军,共3万余人,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的成立,标志着红军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他是占领长沙后的红军警备司令,东出福建开辟新根据地的红军著名将领。1930年6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任命邓萍为红3军团参谋长、红5军军长。7月,湖南军阀何健派3个旅分3个梯队进攻平江。邓萍分析了进攻之敌的弱点,提出集中兵力,打敌先头部队的作战方案,被军团总指挥彭德怀采纳。红3军团在瓮江地区以伏击战法,将敌第1梯队大部歼灭,并乘胜追击击溃敌第2、第3梯队,于27日攻克长沙城,邓萍任长沙警备司令。在长沙期间,他组织部队镇压残余反动分子,迅速恢复了社会秩序,并宣布成立省苏维埃政府。在长沙期间,扩大七八千人,筹款40万元,解决了被服、医药等方面的困难。由于国民党军集中重兵反攻,红军为保持主动,于8月6日撤出长沙。(《平江起义领导人之一邓萍》载2011年2月28日《人民日报》)
关于这场长沙战役,红3军团总指挥彭德怀写道:“此役(笔者注:长沙战役),三天打四仗,行程一百四、五十里,经过待伏战、进攻战、阵地战,我八千人打败三万有余之优势敌军,这在军事史上是不多的。英勇顽强是中国工农红军和以后人民解放军的共同特点……。实际占领长沙11天(笔者注:7月26日至8月5日),11天中做了大量工作:28日午正即开了前委会,决定邓萍为市警备司令,并出了布告;出版了省苏维埃日报;“八一”召开了十多万人的群众大会,成立了省临时苏维埃政府、临时总工会;广泛宣传了“六大”的十大纲领;动员城市贫民和郊区农民及俘虏兵参加红军,扩大红军约七、八千人;筹款40万银洋,解决了红军被服、医药困难;缴获大批枪炮弹药和军用电台,武装了红军主力和地方红军;没收了帝国主义和地方豪绅财产分发给贫苦人民;处决了一批反革命分子,放出了几千政治犯。这些胜利在当时是很大的。”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非卖品)
红3军团攻占湖南省会长沙,是红军在10年土地革命战争中一度攻占的唯一省城。这场胜利,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震惊了国内外。
1930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3军团和红1军团组成红一方面军。从此,邓萍指挥的红5军,在朱德、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1933年7月兼任红军东方军参谋长,参与指挥所部入闽作战。东方军东出福建,连克清流、归化、将乐、顺昌4城,不久又攻下连城,扩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7月至12月,东方军两次入闽期间,共歼国民党8个团,俘获6000余人。在中央苏区,邓萍参与了历次战役的组织和领导工作,南征北战,战功卓著,成为红军的著名将领。1934年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平江起义领导人之一邓萍》载2011年2月28日《人民日报》)
他是创建红军学校,培养建军人才的教育家。红军在战争中胜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有一大批能治军会打仗的干部。进入大规模反“围剿”时期后,随着战争的发展和红军的扩大,加强干部培养机构的建设,迫切地摆上了方面军的议事日程。1931年10月,朱德、毛泽东在江西宁都小布一方面军总部专门同红8军军长何长工和红5军军长邓萍等,谈创办红军学校的事。
何长工回忆了他和邓萍受命创办红军大学时的情形:“一天,毛泽东同志在宁都小布找我和邓萍谈办学校的事。他说,我们决心下点本钱“镀”这个红点子,开办个培养干部的基地。国共合作时有黄埔,我们现在要办一个“红埔”,调你们两个军长和四个师长,还有十几个团长和政委来办学校。根据蒋介石其人的本性,估计战争形势会越打越大,“围剿”的时间距离也越来越短,如果我们给他有力打击,我们反“围剿”的时间就会拉长,那么,除了其他因素之外,培养红军干部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我们必须向部队源源不断地输送经过学校培养的军政素质好的红色指挥员。毛泽东还说,新旧军阀很懂得有权必有军,有军必治校这个道理。我们是人民的军队,虽然有人民的支持和参加,但为战胜敌人,也需要办校、治军,学习战略战术,培养自己的建军人才。

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从上海来中央苏区瑞金,还特地到红校视察。这位当年曾任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同志称赞这所学校军政素质高,都是从战场上调下来的骨干。有这么一个好的学校,我们的腰杆子就又粗又硬了。”(《何长工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军史》记载:根据毛泽东等的倡议,由闽西红军学校和红1、红3军团2个随营学校合并组成的“红埔”,于1931年11月25日在江西瑞金正式成立,当时定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简称红校),邓萍任教育长。红校的教学班子集合了一批红军的高级领导人和优秀领导干部,教育长邓萍同粟裕、陈赓、左权、周子昆、伍修权、吴亮平、郭化若、孙毅、苏进等这些有丰富军事斗争经验和教学经验的领导干部,为红校培养了大批红军干部。
他亲临最前线,用生命换来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胜利。1934年10月,邓萍参加长征,协助彭德怀指挥红3军团担任右路前卫,连续突破国民党军4道封锁线,掩护中央红军主力、中共中央机关和中革军委机关突围。遵义会议后,邓萍与彭德怀指挥红3军团驰骋在黔北、川南地区,两渡赤水河,激战娄山关,直逼遵义城。1935年2月27日,邓萍在指挥部队攻打 遵义老城时被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年仅27岁。(《平江起义领导人之一邓萍》载2011年2月28日《人民日报》)
1935年2月18日至21日二渡赤水,重入贵州,奇袭娄山关,再占遵义城,是红军自长征以来掌握战略主动权的关键一仗。1984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几乎完全沿着第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行进”后,写出了《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书中记述了红3军团的这次战斗:
“在这次行军中,3军团归林彪指挥。但是,是彭德怀率领的3军团于2月26日下午三时左右比敌人提前几分钟占领了陡峭的娄山关,取得胜利的。当他的部队登上顶峰俯视遵义方向时,发现北侧的敌军距离他们只有二三百码远。好险啊。彭报告,他的部队仅伤亡一百人。
彭德怀的部队比敌人早五分钟占领了娄山关主峰,这是红军和毛泽东在长征中取得伟大胜利的第一个捷报。
2月27日,3军团以雷霆万钧之势从娄山关上压了下来,会同1军团迅速向遵义挺进,沿途所遇敌军都被粉碎。在以后的几天里,他们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毙伤敌人三千,俘虏二千,缴获步枪一千支子弹十万发。国民党新闻机构承认受到‘极其重大的损失’。
但是,红军也蒙受了损失,亲自指挥攻打遵义的3军团参谋长邓萍就是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在11团攀登城墙受挫时,他正在四百码外的一个小山丘上用望远镜观察。他让该团政委张爱萍(1985年时任国防部长)下令再次发起进攻。一名侦察员前来报告说,一道内城墙挡住了进攻部队。侦察员的行动引起敌人的注意,他们向观察所猛烈射击,邓萍被一颗子弹击中,当即阵亡。”([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解放军出版社)
夺取娄山关,再占遵义城。红军迅速跳出敌军的合围圈,取得了三渡、四渡赤水主动权。之后,红军向云南急进,初渡过金沙江,摆脱了优势敌军的追堵拦截,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胜利。毛泽东充满信心地写下了长征中他的第一首词以祝贺娄山关大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长征结束后,红3军团第11团政委张爱萍写下《第二次占领遵义城》一文,详细描述了邓萍牺牲时的情景:
“唉……哟!”邓萍同志忽然倒下去了。
天色也漸漸地烏黑起來了,夜色已在向人們预告:天快黑了,你們也应该暂息一会,养精蓄锐,今夜好奋勇夺城。王家烈是不中用的,包你们能够缴两支枪,九响枪和鸦片枪。好几个战斗员奋勇地在那土墩旁抬着个蒙头盖面的红色英雄的担架,疾驰过去了。许多的红色指战员们一个个愤怒地喊着:“为光荣牺牲的参谋长复仇!继承邓萍同志的英勇牺牲精神!坚决拿下遵义城,消灭王家烈来纪念邓萍!”同时电话的声音也响动起来,这是张政治委员在向军团的彭军团长、杨政治委员报告军情与邓参谋长牺牲情形。当他报告观察情形与第三营爬城的经过以及他们最后的布置时,他嗓子也提高起来更加激昂地说:
“……邓参谋长牺牲了!——我們一起在那土墩上观察,他忽儿倒在我的右臂子上……是九响枪的子弹打中的……从前额打进向后脑壳出来,血流得很多,我的手臂都染红了……現在已经送到军团了……政治处已經在部队里进行了解释与鼓动……口號是以坚决夺取遵义城来纪念他为中心啊……还好!一般情绪很高,并沒有因他牺牲降低战斗情绪……是的,很好的一个同志……干部与战斗员们都说是同军团长一起在平江暴动就参加红军啊!都说我们又失掉了一个好的领导者……我們也是说拿下遵义城后,在开追悼会……”。(来源于遵义会议陈列馆展陈)

邓萍牺牲的消息传到军团指挥部,彭德怀十分悲痛,他流着眼泪向部队下达了攻城命令:“拿下遵义城,为参谋长报仇。”红军攻下遵义城后,红11团政治委员张爱萍挥笔写下一首挽诗:
长夜沉沉何时旦?黄埔习武求经典。
北伐讨贼冒弹雨,平江起义助烽焰。
“围剿”粉碎苦运筹,长征转战肩重担。
遵义城下洒热血,三军征途哭泣男。
新中国成立后,遵义人民政府找到邓萍烈士的遗骸,迁葬在碧水环绕的凤凰山上。
很多年以后,彭德怀元帅深情地回忆了与他出生入死的亲密战友邓萍:“从平江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江西苏区转战到长征途中,直到他牺牲前,我们一直在一起工作,互相配合得很好,邓萍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作战指挥沉着果断、英勇顽强,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优秀军事干部”。(2011年2月28日《人民日报》)
彭德怀的这段话,高度概括了邓萍从大革命失败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艰难岁月的革命生涯。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邓萍一直协助彭德怀,站在中国革命最黑暗时刻开创新局面的第一线。“邓萍这个人是值得纪念的!”。
2009年9月邓萍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单。
(未完待续)
作者介绍
陈星生,著名盐史研究专家。山西武乡人, 197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5月参加工作,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队政治工作专业毕业。1971年下乡,1972年在眉山县邮电部505厂工作;1972年12月参军入伍;1987年11月起先后在自贡人民广播电台、自贡市监察局工作;1990年9月任自贡市监察局副局长;1993年6月任自贡市纪委常委、市监察局副局长;1997年11月任自贡市城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市城综办副主任;1998年4月任自贡市城管局局长、党组书记,市城综办副主任;2000年4月任自贡市建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市城管局局长、党组书记,市城综办副主任;2000年12月任自贡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投资项目报批中心常务副主任;2003年3月任自贡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2005年6月任自贡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2009年3月任自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自贡市十次党代会代表,自贡市十五届人大代表。(作者介绍来源于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