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口的世界 http://www.scle.cc

文史天地
返回首页
物化实验 口口作文 素质教育 口口乐事 口口荣誉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史天地 >

陈星生说历史:前赴后继:从刘光第到江竹筠(一)

时间:2023-02-17 20:01 来源: 原创  作 者:陈星生 点击: 10535 次



     
 老爸将陈星生叔叔的这篇文章转给我,阅读之后,我感到非常的惊讶,原来我的家乡自贡也是英雄辈出的地方,这么多的前仆后继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名才换来了我们的今天的平静的生活。细读文章,觉得这篇文章的确值得我们中学生阅读学习,因此,我迫切地将这篇文章分享在《口口的世界》网站上,供我的小伙伴们增长见识。
    《英雄辈出,前赴后继》,是陈星生先生关于自贡井盐文明的《推开中华文明的一扇窗》系列研究成果之后的又一重要研究和发现。本公号将以上、中、下三期推送。 正如星生先生在提要中所述,以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为线索,把刘光第、吴玉章、卢德铭、邓萍、赵一曼、江竹筠的事迹串联起来,就会发现,他们讲述了一部几乎是完整的中国革命史。值得关注。
 


      (一)恽代英凭吊刘光第
       1921年底至1922年初的寒假,川南师范学校教务长恽代英,组织了由教员6人、学生24人组成旅行讲演团,从泸州出发徒步前往隆昌、内江、自流井、富顺、南溪、宜宾、江安、纳溪、合江等县参观访问,巡回讲演。通过历时一个月,行程千余里,讲演二十余次的旅行,他们既考查了社会状况,接触了工农群众,又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四川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中央党史出版社2021年3月第一版)


 
      由恽代英组织的这次旅行讲演团,是经川南道尹公署批准的。(赵文伯《恽代英领导的“川南巡回演讲团”在大山铺》,载政协大安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大安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1992年2月)这时的四川行政区政权机构仍按清朝沿袭分省、道、府、县四级。旅行讲演团考察访问的这片地区,属下川南道(永宁道)的叙州府管辖。其中,富顺县的自流井和上川南道(建昌道)荣县的贡井,仅一河之隔,因同属自流井构造,蕴藏着丰富的卤水和天然气,早在明代就“贡井隶荣而畛于富顺”了;([明]熊过撰《吴方泉墓志铭》,载《自贡市盐业志》)到了清咸同时期,自(自流井)贡(贡井)盐场(那时叫富荣盐场)已发展成为了中国著名的盐都。
“调成天下中和鼎,煮出人间富贵家。”这是一片财富与创造涌流的土地。
      民国七年八月十五日,司令官朱德发布《靖国第二军十三旅兼四川下南清乡司令部佈告》曰:“宜、溪、泸、富富宜交通为川南命脉,交通断绝,命脉何存?”这里,富荣盐场的自流井和贡井各有一条大路通往宜宾:其一,从贡井起,经过舒平、双石铺、漆树、白花场、永兴场、红场、宗场、吊黄楼,过河到宜宾,全长115公里;其二,从自流井起,经汇柴口、肖家庙、毛头铺、邱场、孔滩、王场,到宜宾,全长122.25公里。以上两条路到宜宾后与通往云南昭通和东川古道相衔。从明代洪武初(公元1368年),自贡盐经过这些古道,开始运往云南。从宜宾到自贡的两条道路沿线场镇生产的竹篾制品及山货药材等也经这两条道路运到自贡。(《自贡市交通志》) 现在矗立在自流井仰天窝叙(宜宾)井(自流井)古道旁的一通“恩流自井”功德碑,是清光绪年间自流井五垱商民为叙府正堂王星生立的。

      在引岸制度下,富荣之盐自有清以来,除担当济黔济滇济楚大任日趋繁重外,接济井场周边民食的历史更长。无论清初“准由老少贫民挑负近厂四十里卖给民食”的政策,(林振翰著《川盐记要》民国五年)还是划定富顺、荣县、威远、内江、资中、隆昌、荣昌、永川、璧山、泸县、宜宾、南溪12县为自贡票盐销区(《自贡市盐业志》);无论是走私贩盐,还是税后官盐,富荣盐场地区与周边县的物流关系,较农耕社会要开放得多、频繁得多。
      交通发达、交往频繁,这里人杰地灵。在富荣西场贡井通往宜宾大道上的双石铺诞生了卢德铭。卢德铭的父亲卢安炳曾在自流井“有道生”盐号为人管账,卢德铭早年就读于县属白花场高小,与他同岁的赵一曼就出生在白花场白杨嘴村一个地主家庭。双石铺和白花场都是叙井大道上的重镇,两地相距不到70里。在富荣东场自流井的大山铺(今属大安区),邓萍和江竹筠都诞生在这里,那是自流井五大盐区最东边的凉高山盐区,曾经井灶林立,盐工聚集。他们同属现在的一个村。
      恽代英的队伍来到富顺县的赵化镇。这里诞生了我国近代史上一个爱国志士——戊戌变法中被害的戊戌六君子之一刘光第。恽代英怀着崇敬的心情,带着师生们在刘光第墓前凭吊了烈士墓。在这里,恽代英发表了激情的演说:“川南位于祖国的大西南,鸦片战争后这里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外国轮船顺着长江开来了,外国货也随之进来了。中国人要求不当亡国奴,于是出现了戊戌变法。富顺出了个刘光第,他中了进士,作了四品官,担任了军机章京,参加了康、梁和光绪皇帝领导的变法。二十年前,湖南的顽固派上书请杀康有为。刘光第和谭嗣同遵照光绪的意思拟旨详加驳斥。变法失败了,刘光第和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后来,在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时,刘光第的本家亲属才乘乱把刘的尸体运回富顺,修墓埋葬,也就是这座刘光第墓。这不是一场民族的悲剧吗?”恽代英在山坡上向聚集在这里的群众说:“改良派的失败告诉我们,要拯救中国,一定要革命。只有人民联合起来,才是有力量的。我们今天来凭吊刘先生,则要记着他的节操和精神,学习谭嗣同、刘光第等六君子为拯救中国而奋不顾身的精神。”(张羽、铁凤著《恽代英传》中国青年出版社)
      富顺县人刘光第在北京鼓吹维新变法时,20岁的荣县人吴玉章,正在贡井的旭川书院研学。由于热心于维新变法的宣传,人们给了他一个外号,叫做“时务大家”。吴玉章回忆说:“‘戊戌变法’的那些措施,在当时曾经震撼人心。我是亲身经历过的人,所以是感受得特别深刻。”(《吴玉章回忆录》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年11月第一版)
      讲演团来到富荣盐场自流井,在大山铺川主庙戏台,对大山铺的政、学、工、商界人士和各界群众,约400余人作了三个多小时的讲演。这次讲演,轰动当地,影响广泛。在听讲演的人群中,有一个叫邓少章的13岁少年,5年后他考入了武汉军事政治学校,改名邓萍。又两年后,他的同乡,8岁的江竹筠随父母去了重庆。
      恽代英的这次旅行演讲活动,在中国共产党四川历史上,是一次直接面对社会大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活动,其影响广泛而深远。旅行演讲活动结束后不久,川南爆发军阀战争,川军赖心辉部借机扣押了恽代英,后经吴玉章出面保释,于1923年1月恽代英离开泸州,前往成都在吴玉章任校长的成都师范学校任教,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他在成都高师期间,把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活动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吴玉章回忆录》)郭沫若曾说:“那时从四川那样的山坳里,远远跑到广州去投考黄埔军校的一些青年,恐怕十个有九个是受到了代英的鼓舞”。(郭沫若《由人民英雄恽代英想到<人民英雄列传>》载《中国青年》1950年第38期》)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治活动家、著名的青年领袖。1931年被国民党杀害,年仅36岁。
      1926年10月,国共合作的北伐军占领武昌,国民革命重心由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相继在武汉成立。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恽代英任政治总教官;在招收的新学员中,21岁的赵一曼、18岁的邓萍从川南远道而来。1927年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武汉召开,中共秘密党员吴玉章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之前他受任武汉国民政府五人行动委员会委员,49岁的吴玉章留住在武汉。6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在武汉成立警卫团(即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21岁的卢德铭被任命为团长,率部驻扎武汉。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公然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分共”政策变为公开实行赤裸裸的武力清党,并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使一人漏网”的反革命口号。几日后,又下达了一份通缉名单,开始进行大规模屠杀,武汉地区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最后破裂,孙中山的三大革命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纲领被完全抛弃,国民革命最终失败。
      至暗时刻,聚集在武汉的这几位中共党员川南同乡,从武汉再出发......(待续)
 
作者介绍
      陈星生,著名盐史研究专家。山西武乡人, 197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5月参加工作,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队政治工作专业毕业。1971年下乡,1972年在眉山县邮电部505厂工作;1972年12月参军入伍;1987年11月起先后在自贡人民广播电台、自贡市监察局工作;1990年9月任自贡市监察局副局长;1993年6月任自贡市纪委常委、市监察局副局长;1997年11月任自贡市城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市城综办副主任;1998年4月任自贡市城管局局长、党组书记,市城综办副主任;2000年4月任自贡市建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市城管局局长、党组书记,市城综办副主任;2000年12月任自贡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投资项目报批中心常务副主任;2003年3月任自贡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2005年6月任自贡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2009年3月任自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自贡市十次党代会代表,自贡市十五届人大代表。(作者介绍来源于百度百科)
推荐文章
最近更新